设为千亿体育登录-千亿体育平台|加入收藏

首都师范大学马自力教授为文学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者: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时间:2021-05-17 10:07:30  浏览:

5月15日下午,应我校文学院邀请,教育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燕京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自力在正行楼二楼报告厅为文学院师生开展了题为“中国古代士人的离散-回归意识与文学书写——以唐宋贬谪文学为例”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文学院院长高群主持。文学院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300余人听取了讲座。

马自力教授旁征博引界定了“离散”的内涵与外延,然后从离散发生的文化机制、古代士人对于离散的心理反应策略、离散的文化意义等方面围绕主题进行讲解。

马自力综合各种史料和文学书写研究指出“离散”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生存体认,由于各种原因古代士人自故乡-政治文化中心离散,而回归到故乡-政治文化中心是他们的深切精神期盼,二者构成了中国士人离散-回归意识的核心内涵。而贬谪是造成这一独特状态和文学书写的重要因素。在古代文学创作发展中贬谪与离散以异质同构的关系共同形成了一种特有文化作用机制。贬谪文学对传统君臣观和功名观念等观念的反思与批判具有历史进步性。贬谪导致的离散客观上带来了古代士子流贬之处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和文学表现的多样性,促进了文学发展。

在讲到古代士人对离散的心理反应和应对策略时,马自力以柳宗元的“决绝”、苏轼的“达观”为例进行了深入阐释。他指出古代士人对“离散”这一生存状态和境遇中面对的人生转折和既有价值观进行深刻思考,以文学行为构建新的自我,完成对“离散”这一生存状态的超越和心理困境中的自我救赎,实现了文学创作上的新变。而他们在“离散”这一人生境遇中完成的心理重建,是古代士子对自我的确认、肯定和超越,拓展了中国文学和文化中新的美学范式的建构。

讲座现场同学们积极提问,马自力耐心回答,互动良好,氛围热烈。

古代文学专业教授王启才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点评,鼓励师生从讲座中学习文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养成深入思考研究的习惯,全面提高学术研究素养。

(撰稿:任歆玥 图片:刘远东 学院审核: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