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中心简报第26期

2018-10-26 00:00:00

26

皖北文化研究中心

通  

强化创新意识 推进科学发展

——2013年下半年工作总结

 

2013年下半年,皖北文化研究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省教育厅、学校党政的关怀指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组织开展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

2013年为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中心成立十周年。200210月,学校整合全校文科资源,组建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位列首批十所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这是中心建设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学校乃至安徽省高校科研发展史的一件大事。为此,学校将庆祝中心成立十周年列为2013年度工作要点之一。我中心在学校分管领导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务实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主要开展了以下三项活动:

1.发布有关服务社会的综合报道

412,在《颍州晚报》刊发“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文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十年来服务社会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10年来,已资助阜阳科研项目成果论文专著110余篇,其中学术专著20余部。同时,中心还与政府部门联合成功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第三届淮河文化研讨会、欧阳修千年诞辰文化研讨会、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等,促进了阜阳颍淮文化和地方历史名人、非遗文化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格局的形成”。安徽教育网、新华网、中国网、凤凰网、网易、新浪等媒体进行了转载。

2.举办成立10周年巡礼大型图片展

11月份,在清河校区举办“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巡礼”大型图片展。整个图片展系统全面、图文并茂,分为发展历程、运行架构、研究方向和研究队伍、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学术交流、服务地方、社会影响等八个板块,共计16块展板,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心的发展历程及建设成就。

3.举办皖北文化高层论坛

1123,与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联合主办“皖北文化高层论坛”。

论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阜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校办主任汪芳启教授主持。李文雍副院长首先致辞,他回顾了中心十年建设、发展的历程,介绍了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建设情况,并对中心和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学校科研处处长张宏教授发言,他对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对中心成立十年来的建设成就予以高度评价。随后,论坛进行主题发言。中心主任梁家贵教授、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王启才教授、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李良玉教授、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原常务副主任刘宏教授先后发言,就地域文学研究方向和皖北文化研究的前景等问题发表了深刻见解。阜阳日报社主任编辑、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秋生先生以及阜阳市博物馆副馆长杨玉彬副研究员等地方文史专家也就当前皖北文化研究的瓶颈、如何更好地发掘地方文化资源,促进高校与地方学术交流与合作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论坛第二阶段由中心主任梁家贵教授主持。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平等交流的原则,此次论坛给年轻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的12位青年学者就淮河流域灾荒文学、皖北历代作家、皖北民间童谣、花鼓灯歌舞艺术等论题与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

《阜阳日报》以及安徽教育网、中安在线、新华网、凤凰网、安青网、网易、新浪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二、加强基地建设

(一)领导关怀

1.省社科联副主席洪永平来校专题调研

912下午,安徽省社科联副主席洪永平、省社科联学会处处长周翔飞一行来校专题调研淮河文化研究工作。中心主任梁家贵介绍了学校提交第七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情况、近年来在淮河文化研究方面开辟的新领域和取得的新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洪永平充分肯定阜阳师范学院在淮河文化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进一步整合力量,突出特色,承担起淮河文化研究更多的责任,使之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吴海涛校长最后强调,学校将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立地”就是要扎根皖北,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以服务求支持,具体到科研方面,就要加强淮河文化研究,希望科研人员向深处延伸、向广处拓展,将淮河文化研究做成学校科研工作的一张名片。

2.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赵辉莅临指导

1219上午,中共阜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赵辉在校办有关同志的陪同下,莅临清河校区,对中心及学报编辑部、农民工研究中心调研、指导工作。在中心主任梁家贵、副主任周阿根以及学报编辑部、农民工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陪同下,赵辉书记认真查看了中心设在清河校区图书馆四楼的特藏资料室、与农民工研究中心共建的第二资料室(五楼)、阅览室以及办公室等,详细了解了中心的图书资料、办公条件等。随后召开了调研座谈会,中心及学报编辑部、农民工研究中心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梁家贵汇报了中心的运行机制、研究方向、研究队伍、研究成果及学术交流,以及目前遇到的一些困难。学报编辑部、农民工研究中心负责人也从不同方面汇报了各自的建设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以及经验体会。赵辉书记听取了梁家贵主任和学报编辑部、农民工研究中心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各单位在各项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认为,几个部门建设工作很有特色,很有亮点,很有成效;对各部门所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表示理解,会在适当场合、以适当方式予以呼吁。他同时希望,几个部门应该转换观念,开拓思路,就皖北文化研究中心而言,应该抓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与政府、文化团体的合作,不断深化产学研用机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继续推进协同创新

1.“淮河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网站正式运行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911日,建成并成功运行“淮河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网站(http://210.45.32.95/),主要包括四个板块:一是淮河文化,主要展示淮河流域的历史人物、人文景观、民间艺术、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学等;二是学术研究,主要包括承担课题、学术园地、研究成果、学术交流等几个方面;三是科研平台,主要介绍研究架构,包括三个平台,即基础理论研究平台、资源保护与开研发平台、淮河文化时代价值研究平台;四是学术团队,系统展示淮河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及其研究领域与研究成果。网站将在宣传介绍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动态,加强协同体之间的联系,扩大淮河文化影响,密切与省内外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安徽教育网、中安在线等媒体予以了报道。

2.与北京华语传媒阜阳分公司(阜阳在线)签订战略联盟框架协议

91,与北京华语传媒阜阳分公司(阜阳在线)签订淮河文化传承创新战略联盟框架协议,这将有助于建立产学研信息、图书情报、人力资源等资源合作和分享机制,扩大淮河文化影响,进一步深化淮河文化研究,实现淮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策划、筹备沿淮高校相关单位淮河文化研究联席会议

1012月份先后与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旅游学院等单位沟通、协商,初步达成2014年上半年举办沿淮高校相关单位深化淮河文化研究联席会议的意向。此次联席会议的参与单位将覆盖豫、鲁、皖、苏四省,涉及淮河上中下游,有利于更加全面、系统地推进淮河文化研究。

4.举办暑期“淮河文化基础调研”评审会、座谈会

1010下午,中心在中心会议室召开“淮河文化基础调研”作品评审会,邀请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宾、副书记吴尝、团委书记李元旭和学报编辑部(社科版)主编胡习之参加评审。评审会由中心主任梁家贵主持。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李元旭首先介绍了“淮河文化基础调研”活动的布置、开展以及作品征集情况,中心副主任周阿根通报了对作品的初步整理情况。经过严格评审,最终确定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以及纪念奖5名。按照程序要求,获奖作品要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将举行颁奖仪式。

1031下午,中心和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在经管楼206教室联合召开“淮河文化基础调研”座谈会,该学院学生社团骨干、暑期淮河文化调研获奖人员以及对淮河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共50余人参加座谈会。中心主任梁家贵、副主任周阿根,信息工程学院副书记吴尝、团委书记李元旭以及学生社团负责人武峥出席座谈会。座谈会首先由团委书记李元旭介绍活动的开展情况,然后围绕淮河文化基础调研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同学们提出调研中遇到的困惑和其他问题,与会老师予以了热情解答。座谈会还举行了首届“淮河文化基础调研”颁奖仪式。

三、加强项目管理

729,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安徽省教育厅关于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皖教科函〔20138号),要求对“2011年之前(含2011年)我厅批准立项的所有未结题、申请结项未通过和经批准延期的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予以清理。中心在网站及时转发,并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到相关项目负责人,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省教育厅要求,积极配合学校科研处,务必在20131231前按照结题要求进行结题;如确有特殊原因需要延期的项目,必须提出延期申请,详细说明延期理由及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下半年,有3项基地项目顺利结题。

四、推进学术交流

(一)兄弟单位来访

1.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来访

820下午,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崇旺教授及研究员朱正业教授、王成兴教授、孙玉圣教授、魏国祥博士等一行6人来中心考察参观。中心主任梁家贵热情接待了张崇旺一行,双方在清河校区图书馆五楼中心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座谈会上,梁家贵向客人介绍了中心发展历史、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双方一致同意,要进一步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2.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客人来访

1128上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涛、助理研究员刘佳佳来中心交流。梁家贵首先对江西省社科院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简要介绍了中心近期研究重点,以及围绕成立十周年所开展的系列活动。王涛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卫所到州县——清代卫所裁撤与政区形成研究”,他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报了前一段时间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资料的情况,指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涉及阜阳的清代档案目录共计975道(件),考虑到目前只是部分数据化,真正所藏应该在2000件左右,希望能与中心加强合作。与会人员就皖北地区尤其是阜阳卫所的研究、族谱价值与搜集以及文化资源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3.阜阳市政协文史委来访

1217下午,阜阳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杨新、副主任张开华一行2人在原阜阳市人大常委、中心原常务副主任刘宏陪同下来中心调研。梁家贵向杨新一行介绍了中心的管理机制、运行模式、办公场地、资料建设、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以及今年围绕成立10周年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杨新对中心成立1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通报了《阜阳文化史》的进展情况。《阜阳文化史》是2011年经中共阜阳市委、市政府批准立项,阜阳市政协牵头组织的一项重大工程。据杨新介绍,目前《阜阳文化史》编纂工作已近尾声,预计总字数会达到200万字以上,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将是通稿。杨新认为,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始终秉持服务地方的理念,具有研究资源和人才优势,希望能为《阜阳文化史》的最终完成、为阜阳文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参加学术会议

1.第七届淮河文化研讨会

1123日,由安徽省社科联和淮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会和淮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承办的安徽省第七届淮河文化研讨会在淮北市召开,来自沪、苏、豫、皖等地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按照省社科联、学校的要求,中心会前在研究人员中间做了充分、细致的发动工作,共向研讨会提交论文15篇,其中入选14篇,约占全部会议论文的六分之一;共有11名研究人员参会,是提交论文最多,也是参会人员最多的单位之一。研讨会上,中心主任梁家贵在会议第一阶段作了“态环境、社会环境与淮河流域社会变迁”大会主题发言,其他人员分别参加了三个组的讨论。

2.中国抗日战争与现代国际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11710日,由重庆大学、中国现代史学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办的 “中国抗日战争与现代国际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安徽、四川、江苏、山东、山西、贵州、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吉林、辽宁、江西、陕西、甘肃、重庆等地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等专家学者130余人与会。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者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问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本次研讨会采取征文的形式,最终确定入围论文90余篇。中心主任梁家贵提交的《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地区民间组织述论——以民间教派为中心之探讨》一文入围,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3.第九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

111012日,由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辞书学会主办,上海辞书出版社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语文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协办的第九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崇明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心副主任周阿根应邀参加了研讨会,宣读了题为《后嗣义词汇研究和大型辞书编纂》的学术论文,指出由于诸多原因,《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对墓志文献的利用是不够的,大型辞书编纂必须吸收当前墓志文献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兴趣。周阿根还主持了第一小组的学术讨论,并代表小组汇报了本组讨论情况。

4.安徽省大别山革命历史研究会

1123,安徽省大别山革命历史研究会在合肥九狮苑宾馆隆重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安徽省委办公厅、民政厅、党史研究室、教育厅、公安厅、国土资源厅、文物局、社科联、社科院、省委党校、六安市党史办等单位,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30多家高校和空航国际集团等企业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150多人与会。原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光宇、原全国人大政法委副主任洪虎等老领导出席会议或发来贺词。中心作为理事单位应邀参加研究会成立大会,中心研究员吴修申博士专程到会祝贺。此次成立大会上,中心主任梁家贵教授、研究员吴修申博士分别当选为常务理事、理事。

5.中国历代碑刻及碑刻文献学术研讨会

中国历代碑刻及碑刻文献学术研讨于126日至8日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召开,会议具体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来自中国大陆各省和台湾的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中心副主任周阿根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墓志文献语言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代词汇研究”,撰有专著《五代墓志汇考》。鉴于在碑刻文献语言学界拥有的积极广泛的影响,周阿根副主任应邀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宣读了学术论文《汾阳出土唐代墓志校理》,并主持了第五场研讨会。

6.“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

121315日,由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办,来自安徽、江西、湖北、河南、湖南、江苏、四川、广西、贵州等省高校、军队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专家学者90余人与会。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与会代表们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内核、形成过程、当前建设,及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与红色老区的跨越发展、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和深层次探讨。中心主任梁家贵应邀参加了研讨会,并作了大会主题发言。他首先介绍了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过程、研究方向、管理体制,以及十年来的建设成就,然后就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概念、内容、内涵及研究方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此次研讨会还邀请到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以及由信阳师范学院和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信阳市委联合成立的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机构负责人。梁家贵主任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各高校科研机构负责人纷纷表示要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研讨会还宣读了了陆军军官学院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所、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所聘请的顾问、兼职研究员、特邀研究员名单,并颁发证书。梁家贵主任被聘为特邀研究员。

五、积极服务地方

1.协助举办“颍淮文化学术研讨会”

712下午,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于在文峰宾馆第一会议室举行“颍淮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地方志办公室、阜阳市直机关和界首、颍上、阜南、太和等市县的近30名文史专家与会。应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邀请,中心组织研究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作了主题发言。刘宏教授首先代表与会专家发言,他以宏观的学术视野分析了阜阳历史文化的区位特点,归纳了阜阳历史文化的生态特征;周阿根教授梳理了皖北碑志整理的历史与现状,强调了皖北碑志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刘家富博士揭示了阜阳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不清的两个根本原因,总结了阜阳历史文化的四个特征,即敢于反对暴政的政治文化、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文化、灿若群星的名人文化和容纳百川的地域文化;李强博士以翔实的史料剖析了明清以来皖北交通现状对皖北城市变迁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四位研究人员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强烈共鸣。此次研讨会充分显示了中心的整体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了中心的影响力。

2.参编《阜阳文史》

《阜阳文史》是阜阳市政协文史委定期编辑出版的综合类文史资料刊物,中心副主任周阿根教授、研究员李良玉教授积极参与《阜阳文史》的编辑出版工作,使《阜阳文史》更具有学术性、科学性、知名性,高校专家和地方文史专家校地联合,积极推动地方文化建设。

3.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召开2104年工作论证会

1219下午,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在文峰宾馆召开2014年工作论证会,邀请阜阳市相关单位、社科界知名学者参加。会上,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蔡建国介绍了2014年工作的基本设想。他指出,2014年要着重做三件工作:一是《阜阳市志》的通稿、定稿;二是出版一种新刊物《阜阳风物》;三是建成阜阳网络方志馆。他希望得到与会人员以及其他阜阳社科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中心主任梁家贵应邀参加了论证会,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进一步密切两单位联系,加强合作,共同推进阜阳文化建设,为阜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原阜阳市人大常委、中心原常务副主任刘宏,阜阳师范学院千亿体育登录-千亿体育平台院长梁亚平,阜阳市科技局局长李兴武,阜阳市档案局副局长胡天生,《阜阳日报》记者张殿兵等参加了论证会。

六、研究成果

(一)研究咨询报告

1.牛向阳:《关于皖北农民工人力资本统计分析及综合评价的研究咨询报告》,中共阜阳市委政策研究室1213采用。

(二)学术著作

1.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张明华、房厚信:《王铚王明清家族研究》,黄山书社。

3.李兴武、陆志成:《潜规则灼伤欧阳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三)学术论文(部分)

1.叶太青:《皖北阜阳方言重要语音特点分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2.戴孝军:《形态与意境——中西传统建筑艺术审美特性比较研究》,《美与时代》(上)第1期。

3.吴修申、卢燕:《阜阳地方志中的倪嗣冲形象初探》,《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4.于文善、吴海涛:《元明以降淮河流域灾害与社会保障》,《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5.龚光明、陈玲玲:《皖北刘猛将军庙分布探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6.闫莉、王淑霞、王金岭:《浅析礼仪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构建》,《蚌埠学院学报》第3期。

7.郑虹霓:《三曹乐府诗艺术比较》,《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8.闫莉、邹顺宏:《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经济哲学批判》,《铜陵学院学报》第3期。

9.郭辉、郭海峰:《淮北方言研究综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期。

10.马文莹、刘金亮:《阜阳民风与民俗初探》,《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期。

11.李强:《倪嗣冲与民国初年安徽盐务》,《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12.张光华:《地方志书中的商业史资料——以皖北地区为例》,《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13.刘家富:《倪、袁之谊与民初安徽政局》,《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期。

14.郭辉、郭迪迪:《淮北方言的体貌系统》,《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4期。

15.郭辉、郭海峰、王海峰:《皖北中原官话重叠形式的类型学考察——兼与秦晋方言比较》,《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

16.梁家贵:《略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山东社会》,《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17.刘敏、刘学忠:《论先唐教文之演进》,《求索》第2期。

18.姚江龙、 汪芳启:《网络新闻跟帖中网民情感表达分析——以网易新闻跟帖为个案》,《编辑之友》第11期。

19.梁家贵:《浅谈钟馗及灵璧钟馗画》,《语文知识》第4期。

20.梁家贵:《梁启超关于管子研究之述论》,《平顶山学院学报》第3期。

21.孟义昭、梁家贵:《“王家坝精神”的文化内涵阐释》,《江淮时报》4月26日。

22.叶太青:《福建宁德市畲族熟语歌谣的语言学意义及其他》,《贵州民族研究》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