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中心简报第18期

2018-10-26 00:00:00

18

 

紧抓工作重点   开创工作新局面

  ——2009年下半年工作总结 

 

2009年,在省教育厅的关怀指导、学校党政的直接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方努力,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科研活动、学术交流卓有成效,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紧抓工作重点,以昂扬的精神面貌迎接省教育厅评估

20097月,省教育厅社政处下发通知,决定对首批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进行评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心积极准备。整个暑假,中心工作人员冒着酷暑整理有关材料,撰写评估报告。新学期开始后,中心多次组织专家进行研讨,不断对评估报告进行补充完善。由于准备充分,中心在全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最早将材料送交省教育厅,得到充分肯定。

以迎评为契机,中心进一步规范档案材料的管理,购置了图书资料和有关设备,美化了资料室、图书室、办公室,制作了汇报ppt,努力以昂扬的精神面貌迎接省教育厅专家实地考察评估,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二、严格项目管理,确保科研项目良性循环

中心一贯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管理,细化职责,明确分工,大力强化专兼职研究人员研究的责任意识,督促项目负责人加快研究进度,及早、高质地完成研究项目,确保立项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实质性成果,保证科研项目的良性循环。

(一)严格在研项目管理

中心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对在研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对研究成果的鉴定提出初步建议,对项目结题进行初步评估,确保研究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对于课题负责人出现意外、调离学校等等现象,中心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推进在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一是及时改组或充实课题组。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皖北方言研究”负责人出现意外情况,中心及时更换负责人,充实课题组,并及时报请教育厅批准。

二是加大清理力度。200969下发《关于清理立项到期未完成项目的通知》,对于少数研究项目确需延期完成的,要求项目负责人说明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并做出具体完成时间的承诺,对于“至今未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或未取得实质性研究进展的项目和因延期已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或无法完成预期研究任务的项目,不得申请延期,一律不予承认”,追回资助研究经费;要求相关单位、部门切实开展本单位项目清理工作,督促项目负责人加快研究进度,及早、高质地完成研究项目。

由于措施得力、管理到位,本年度共有5项到期未结项的科研项目顺利结项,目前结项率达到98%以上。

(二)严把项目立项质量

为确保立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中心狠抓科研申报、立项工作,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运作程序。

2009717上午,党委委员、副院长吴海涛教授在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会议室主持召开校内专家组工作会议,党委委员、副院长、专家组组长刘学忠教授及其他校内专家组成员与会。会议对各单位申报的2010年科研项目选题进行了评审,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从7项选题中遴选3项,作为招标项目报送省教育厅。

经过省厅网评、大评委审议,中心本年度报送的三项招标项目全部中标,其中一项为重点。

三、编辑皖北文化研究集刊,策划出版皖北文化研究丛书

为深化皖北文化研究,服务学校学科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实力,中心编辑出版《皖北文化研究集刊》,并策划出版皖北文化研究丛书。

20097月,中心与黄山书社签订协议,拟于12月份正式出版发行《皖北文化研究集刊》(以书代刊),主要围绕皖北语言文化研究、皖北名人家族研究、皖北历史文化研究、皖北民俗文化研究、皖北文学艺术研究等五个方面内容,刊载论文形式包括研究论文、书评及文评、专题述评、读史札记、史实考订、学者书札、学术信息等。集刊的出版,将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皖北文化研究,大力提升中心科研水平,有力支撑学校学科建设。

此外,中心得知一批学者有关于皖北文化方面的书稿,受出版经费等问题的困扰,已搁置多年。因此,中心与阜阳市档案馆、阜阳市博物馆、阜阳市方志办,以及阜阳师院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音乐学院等校内外单位合作,策划出版皖北文化研究丛书。中心已多次与有关领导、学者联系,讨论书稿的有关事项;与出版社多次进行沟通,商讨出版费用的问题。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皖北文化研究丛书的出版,必将有力支撑学校学科建设。

四、加强与地方联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个科研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学术实力,还体现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中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撑,服务于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使重点研究基地具有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2005年亓龙主持的《宋颍州西湖文化及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批号2005SK172)获得立项,其中阜阳市政府资助3万元,2009年取得标志性成果《颍州西湖——历史与文化的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6月出版),同时发表1篇学术论文,形成3项研究咨询报告,顺利结项,成为中心与地方横向联合、联合攻关的成功范例。

中心人员积极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智力支撑,为地方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2009年有8篇研究咨询报告被中共阜阳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皖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可观,品类繁盛、形式多样,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中心着力加强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形象推广工作,把产业化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思路,大力推进皖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热情提供学术研究方面的支持。目前,中心已与阜阳市文化局商讨联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工作的有关事宜。目前中心已拟成一套《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与阜阳市文化局联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草案)》,送交市文化局,下一步将具体论证并付诸实施。

五、积极推进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中心影响

推进学术交流,充分发挥中心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作用,有利于中心学术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扩大皖北文化的对外传播。为此,中心积极邀请知名学者到中心访问,同时积极鼓励专兼职研究人员外出交流学习,促进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心学术影响。

1118上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主任王社教研究员在党委委员、副院长、中心研究员吴海涛教授陪同下来中心访问。中心负责人梁家贵教授热情接待了王社教研究员,陪同王社教研究员参观了中心的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等。双方就研究条件、研究队伍、科研体制以及网站建设、资料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1019,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陈隆文博士及其研究生专程到中心查阅历史时期皖北地区河流变迁等方面的资料,中心负责人梁家贵教授热情接待了陈隆文博士一行,将有关资料尽可能地提供给客人,并组织与校内及阜阳市有关专家进行交流。

200972930日,中心研究人员吴海涛教授参加“纪念元大都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

81619日、27日至30日,梁家贵教授参加“第二届中国秘密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山东济南)、“第三届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国际研讨会”(贵州贵阳)。

82123日,部分中心研究人员参加“安徽三大家族与近代中国实业学术研讨会”(安徽阜阳)。

1178日,第五届淮河文化研讨会在淮南市隆重举行,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精心组织近20位专兼职研究人员参与会议,是参与会议人数最多的单位之一。研讨会召开之前,中心及时发布会议通知,认真部署参会工作,并向会议组织者推荐江苏、河南两省部分高校及阜阳市科技局、档案局、博物馆、地方志办公室、《颍州晚报》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尽了绵薄之力。应大会邀请,中心负责人梁家贵教授介绍了中心的机构建设、管理情况、研究特色,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近期开展的工作和远期发展规划,引起与会者强烈反响,扩大了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的影响。

六、制定科研成果管理制度,鼓励研究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中心制定积极、灵活的科研成果管理制度,采取项目成果与非项目成果兼收并蓄的模式,凡有关皖北文化研究的成果,并且署名单位为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或按文件要求注明接受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基地科研基金资助的,均视为中心研究成果。经中心按年度征集之后,由专家组鉴定、论证,符合要求者,中心给予相应的资助,极大地激发了研究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度中心研究人员以中心名义出版学术专著4部,被采用研究咨询报告8篇,学术论文方面待进一步统计。

(一)学术专著

1. 亓龙等:《颍州西湖——历史与文化的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6

2. 张明华等:《曹氏文学家族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1

3. 魏宏灿:《曹丕集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10月。

4. 卢少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12月。

(二)研究咨询报告

1. 顾家旺、亓龙:关于颍州西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咨询报告

2. 朱剑峰:关于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咨询报告

3. 王茂涛:关于皖北乡村治理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的研究咨询报告

4. 吴海涛:关于淮河问题的由来及其治理的研究咨询报告

5. 范申艳、王海亭:关于阜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的研究咨询报告

6. 范申艳、王海亭:农业人力资源流动中的问题与建议的研究咨询报告

7. 张玮、王海亭:关于皖北农业人力资源流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咨询报告

8. 朱剑峰、王海亭、郇红艳:劳动力大量转移条件下,农村经济文化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以皖北为中心之探讨

 

经过努力,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状况与既定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我们要发扬成绩,弥补不足,迎难而上,积极做好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