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中心简报第11期

2018-10-26 00:00:00


11

认真筹备     精心操办

第三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

    

由安徽省社科联和阜阳师范学院主办,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淮河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11月20日—22日在阜阳师范学院举行。这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经皖北文化研究中心认真筹备,精心操办,获得了圆满成功。到会代表120余人,其中教授、研究员、编审共计40多人,博导7人。收到论文86篇。会议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成果堪称丰富。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一、认真筹备,措施得力

按有关文件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每两年举行一次大型学术会议的要求,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从去年下半年即筹划召开大型学术会议。今年上半年我们得知安徽省社科联有与阜阳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第三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的意向,经向院领导请示并与省社科联协商,决定由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承办这次会议。

在筹办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安徽省教育厅社政处、省社科联学会处及阜阳师院科研处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为使会议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较大规模与较高层次,在筹备初期我们狠抓了两项工作:一是抓会议论文。首先我们狠抓了本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搜集和准备提交大会交流的专题论文的写作。为此,我们在6月份和7月份先后召开了两次动员会,每次都有近30人参加。9月份又召开了一次检查落实会议。至10月初收到本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参会论文共计20多篇。对校外专家学者,我们请参会者尽可能携带论文,在预备通知中确定了与淮河文化、皖北文化、区域文化研究密切相关的6个选题范围作为参考,并说明了写作要求和文本格式。至11月初我们收到院外专家提供的论文30多篇。这项工作使会议在论文准备方面有了良好的基础。会前我们将这些论文印制成近30万字的论文集,以供大会交流使用。还有些学者的论文是报到时随身带来的,这些未及入编论文集的也有30篇左右。二是抓好对院外专家的联络邀请工作。我们采取了面上发信联系与重点专家专人联系反复邀请相结合的办法。在较大范围内普遍发信联系的同时,通过本院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对他们所了解的高层次的专家,特别是治学领域与淮河文化有关的同学、师友,进行重点约请,恳请这些专家学者到会,以扩大会议的规模,提高会议的层次。到10月底,我们已得知外地与会专家学者将有60—80人之多,使会议在规模与层次上有了一定保证。

二、精心操办,圆满成功

我们经与省社科联协商,确定会议于11月20—22日举行,并发出了正式通知,对会议的有关事项作了具体说明。会前,阜阳师范学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会议的筹备情况,张登岐院长专门听取了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的汇报,并指示一定要开好这次学术会议。为保证会议圆满成功,我们提前筹划了会议的日程、议程与注意事项,并抽调了十多位同志组成了精明强干的会务组,将每个人负责的工作打印成清单人手一份,并将相互联系的电话号码印在工作证背后,以保证联系渠道畅通。会务组的同志服务热情周到,对大会的每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件事都有专人负责,如接送、住宿、餐饮、订票、茶水供应等都办得令代表件件满意,通讯录的印制及时而精美,信息无任何差错,连合影照片背后都打上每位代表的姓名,得到代表们的一致赞赏。

11月21日上午是全体会议。开幕式由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学忠教授主持,社科联副主席祁家云致开幕词,阜阳师院纪委书记胡鹤玖教授致欢迎词,阜阳市副市长杜长平代表阜阳市政府讲话。其后,来自全国各地的6位专家(社科院文学所刘跃进研究员、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苏州大学池子华教授、安徽大学王国良教授、阜阳师院吴海涛教授、安徽省社科院陈立柱副研究员)作了大会主题发言。他们的发言高屋建瓴,视野开阔,理论有高度,分析有深度。发言十分精彩,听者全神贯注,使人充分感受了高水平学术会议的氛围。下午分组交流研讨,原订5:30结束的讨论至6:00还在热烈进行。专家学者们积极投入、思想活跃,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在争论中激发灵感,至晚饭时意犹未尽。

在11月22日上午全体会议上,先由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春梅、扬州大学中文系教授顾农和阜阳师院历史系副教授李良玉分别代表社会·文化·政法组,语言·文学·教育组和历史·地理·经济组就各小组交流研讨的情况向大会作了综述报告,体现了各小组研讨的成果和水平。继之由各小组推荐的6位专家又向大会作了专题发言,分别就他们所研究的课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和好评。之后,大会举行了闭幕式。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程必定研究员对大会学术研讨情况作了总结发言,阜阳师院党委副书记郑禹致闭幕词。

22日下午,与会代表赴管子故里颍上县参观考察了管鲍祠、八里河风景区等地,受到颍上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的热情接待。23日一早,会务组以专车欢送代表们踏上归途。至此,大会顺利结束。

三、成果丰富,获得好评

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程必定研究员在闭幕式上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时认为,第三届淮河文化研讨会具有三个特点:其一,规模比较大,代表比较广,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其二,准备充分,与会专家的论文及学术报告准备充分,省社科联、阜阳师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对会议组织安排方面准备充分;其三,会风良好,与会专家认真参与了会议安排的全部议程,交流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本届研讨会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一,对淮河文化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格局初步形成,拓展了淮河文化研究的领域,是淮河文化研究走向新阶段的标志;其二,在淮河文化重要思想、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研究方面有新的进展;其三,在学术交流和批评方面呈现出新的活跃的局面;其四,在淮河文化研究服务于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有新的进展。

《阜阳日报》、阜阳电视台、《安徽日报》和《光明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这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进行了及时报道。互联网上计有人民网、新浪网、中安网、文艺资讯、水信息网等16家网站和网页登载或转载了关于第三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的报道。这些报道使第三届淮河文化研讨会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会后,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正组织人员,抓紧整理材料,刻录光盘,撰写学术综述报告,做好编辑并正式出版论文集的准备工作,以便保存并扩大会议成果。同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力争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