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中心简报第14、15期

2018-10-26 00:00:00

14、15

 

学界盛会     硕果累累

——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全国欧阳修文化学术研讨会

 

遵照省教育厅有关文件关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学术会议的要求,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继200511月成功举办第三届淮河文化研讨会之后,于2007810日—12日又一次成功举办了大型学术会议——全国欧阳修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报到人数达149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具有正高职称的知名专家,全国欧阳修研究的一流学者几乎全都前来参会,会议收到论文近百篇,可谓学界盛会,硕果累累矣。

 

一、精心筹备,成效显著

 

200786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诞辰一千周年,在欧阳文忠公数度为官,归养终老,并且情有独钟的古颍州,阜阳市人民政府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并决定全国欧阳修文化学术研讨会由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承办。

在接到承办任务之后,阜阳师院党政领导和科研处高度重视,悉心指导,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立即投入了紧张、细致的筹备工作。为了广泛联系全国各地学者前来参会,我们动员阜阳师院各文科系里的教授、博士,包括在读博士,通过师生、同学、朋友关系,广泛联系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欧阳修研究的专家学者。从4月底到7月初,我们数度发信共计600多封,同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传真等方式,诚邀他们莅临阜阳参会。对欧阳修研究的权威专家,我们还派出代表亲往邀请。至7月中旬,我们收到了130多位专家学者的回函,表示应邀参会,并且大多专家寄来了论文,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发来论文电子文本。

就在筹备工作进入紧要关头,阜阳地区连降暴雨,淮河流域遇到了五十多年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当时,阜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阜阳市的经济损失十分惨重,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我们担心这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还能否按计划召开。请示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他们果断决定欧阳修文化学术研讨会按原计划如期举行。一位市委领导说,古人讲究“文治武功”,“武功”在和平年代,对地方政府来说,就是打好经济发展的硬仗;“文治”则是抓好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阜阳市委市政府在这两件大事上都应抓紧抓好。这掷地有声的话正是抓好阜阳市各项工作的金石之言。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市政府在大灾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举办这样的全国性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免费安排专家学者食宿的同时,还拨专款5万元给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用于办会。

研讨会筹备过程中,还得到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在积极响应,亲临研讨会的同时,还积极推荐、帮助联络各地专家。如中华书局的刘尚荣先生,通过写信、打电话联系了多位欧阳修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经刘先生联系的专家大多数都能成行,并且写出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亲临阜阳参加研讨会。这也是会议开得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重要因素。

欧阳修对阜阳情有独钟,阜阳人对欧阳修也情有独钟。阜阳师范学院和阜阳市研究欧阳修的专家学者对此次大会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帮助联络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的学者,更以积极撰写论文的实际行动对本次大会给予了极大支持。中共阜阳市委常委、秘书长,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亓龙同志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撰写论文参与研讨,解读欧阳修的“颍州情结”。阜阳市科技局局长李兴武与市文联原副主席陆志成密切合作,日夜奋战,三个月的时间内撰写了8篇论文参与大会交流。阜阳师院的学者为此次大会共提供了10篇论文。退休多年的潘友梅老师不顾盛夏炎热,赶写会议论文;一些中青年学者更以极大的热情,写出论文参会。在此次会议收到的近百篇论文中,其中有近四分之一是阜阳师院和阜阳市的学者撰写的,他们之中大多数是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兼职研究员。

欧阳修的后人也对这次研讨会给予关注和支持。本地的欧阳修家族派出代表参会,他们说:“我们就想听听专家如何研究,如何评价我们的老祖宗欧阳文忠公!”加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欧阳修后裔,一共有近10位欧阳家族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学术盛会。

 

二、周密安排,大获成功

 

大会开始之前,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与阜阳市政府接待处为做好会务工作,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又随时沟通,密切配合,使会议从迎送、报到、大会发言、分组交流到参观考察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并且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办会任务,使研讨会各个环节的工作有序、高效,令与会专家十分满意,赞不绝口。

大会先后安排了来自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专家共14人作大会发言,发言从内容到形式都精彩纷呈,会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分组交流中学者们更是兴致盎然,争先恐后,几个组晚饭时间已到还在热烈讨论。专家们发言的水平和会场的气氛都体现了全国性学术会议的高层次和高水平。大会发言和分组交流形成了四个学术热点:一是研讨欧阳修在文学、史学、政治等方面的成就与影响;二是关于欧阳修在文坛、政界和士林人格魅力的探讨;三是解读欧阳修的“颍州情结”;四是关于开发古西湖,打造新阜阳的论证和建议。这四个学术热点形成了从纯学术的理性探讨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格局,实现了基础理论研究与综合实用研究相结合,体现了皖北文化研究的要求,在研究的特点和方法上均具有示范意义。

研讨会期间,经过学者们的推荐,征求了一些权威专家的意见,经充分协商成立了中国欧阳修研究会(筹),并在全体大会上宣布了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欧阳修研究会(筹)聘请了孔凡礼、刘尚荣、李逸安、黄进德、宋家伟等为名誉会长,推举洪本健任会长,刘德清、李德书、亓龙、杜长平、刘学忠为副会长;刘宏为秘书长;李兴武、王秋生、张明华为副秘书长,理事暂定二十余人。今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或增补,一般只增不减。此次会议决定所有与会专家学者均为首批中国欧阳修研究会会员。

洪本健教授在受任新职之后在大会上讲话,提出欧阳修研究要实施“六个一工程”:有一个组织;创办一份刊物;建设一个资料中心;举办一个不定期的高层论坛;建立一个培养青年学者的培训中心;提出一个重要建议——恢复颍州西湖,提升阜阳形象,打造城市名片。洪会长的讲话为欧阳修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引起专家学者的强烈共鸣,参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

812日下午,大会安排全体与会专家参观考察了阜阳市郊的生态园、会老堂、颍州西湖遗址和新西湖。专家们对阜阳市重建会老堂表示赞赏,但认为规模格局略嫌小气。参观者对生态园集文物古迹、山水名胜,动植物观赏为一体的建设特点大加赞赏;对新西湖的建设,专家们也予以肯定,对园中碧波粼粼的湖水惊叹不已。并且认为,如果能按徐向军的研究报告提出的建议,利用泉河南岸的低洼地,开发出一个近二十平方公里的新颍州西湖,把生态园与新西湖沟通起来,将会实现“未知杭颍谁雌雄”的美好景象。这一目标是令人鼓舞的!参观考察活动安排得当,服务周到,给专家学者留下了美好印象,赢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中共阜阳市委、市政府和阜阳师范学院的有关领导对大会十分重视。从决策、筹划到大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他们都亲临指导、主持大会并致《欢迎辞》、《开幕词》、《闭幕词》,有的还亲自参与学术研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出席了大会,给代表们以极大的鼓舞。

 

三、做好后续工作,扩大会议成果

 

在成功举办欧阳修文化学术研讨会和中国欧阳修研究会(筹)成立大会之后,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为扩大会议成果,积极做好后续工作。及时写出新闻报道,供媒体采用,并在阜阳师院校园网和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网页上发布。同时整理好有关纸质材料,装订成册;并将会议录相、拍照资料制作成光盘、相册,以备存档。并且做到所有材料一式三份,其中一份报送省教育厅社政处。

再者是编辑出版《欧阳修研究》(第一辑)作为中国欧阳修研究会(筹)所新属刊物(先以书代刊,并争取早日报批成为定期出版的学术刊物),同时将其余文章经专家审稿,出版《欧阳修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使这次会议的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其学术价值。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在征得阜阳师院党政领导支持的基础上,正与阜阳市有关部门联系,积极上报材料,力争使中国欧阳修研究会(筹)早日被批准成为正式的全国性学术组织,为今后的欧阳修研究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这次会议还摸索了一条成功的经验:高校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联合,携手举办大型学术会议,政府决策、出资,高校出智、出力,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把学术研究与实用研究密切结合起来,使研究工作有效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这正是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成功地举办两次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使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提高了中心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也成为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几年来建设工作中的亮点。我们决心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尤其要抓好在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多出成果,出高质量的成果,为全面实现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础的五项建设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