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中心简报第10期

2018-10-26 00:00:00

10

认真做好项目  积极筹备会议

——皖北文化研究中心近期工作简报

 

2005年是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第二年,也是第一个建设周期(三年)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并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的关键一年。年初,我们举行了专家组成员和在研课题负责人会议,认真总结了2004年各项工作和取得的科研成果,找出了差距,研究了对策,制订了2005年科研工作计划。计划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确定了今年的工作重点:一是认真做好项目,争取产出更多的成果;二是积极筹备会议,计划10月份举行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半年来,这两方面的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现将进展情况简报如下:

一、抓住地方特色,努力开拓前进,认真做好在研项目,力争早出多出成果,出高层次高质量的成果。

皖北地区是“三子”、“三曹”的故乡,也是他们生活创作,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地方,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因而,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应紧紧抓住这一地域文化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使科研工作蓬勃展开,卓有成效。

目前,该中心在研项目共计15个,其中经省教育厅批准的项目5个(两个重点项目,三个一般项目)。第一批重大项目“三子文艺美学思想研究”进展顺利,主持人魏宏灿教授已发表近10篇系列论文,项目成员李健博士已完成6万字左右的书稿,刘学忠教授承担的管子文艺思想研究也初见成效。预计2005年底该项目可望完成,其标志性成果“三子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专著可以付梓,明年即可顺利结题。

经省厅批准的第二批项目启动之后,各项目组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分工合作,齐头并进,各项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

2004年中心自立的10个项目,其中4个重点项目,6个一般项目,各项目进展情况良好,已发表系列研究论文20多篇,其中不少是国家级和国家级重点文章。有的项目成果为专著者,书稿写成后已通过有关出版社审查,年内即可出版。从各项目中期检查情况看,按时完成研究工作,全面实现既定的成果目标是不成问题的。

今年初,中心又征集到一批新项目,打算通过专家论证后择优立项,并将其中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几个项目上报省教育厅以供审批招标。这些项目作为中心后续项目投入研究,可以保证中心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后劲。

二、继续推进学术交流,积极筹备召开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

年初制订的2005的工作计划中,我们就把召开大型学术会议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正当我们积极筹备之中,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与我校联系,动议联合召开“第三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皖北文化研究属于淮河文化研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因此该动议得到了阜阳师院党政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我们与省社联协商,确定了6项中心议题,把我们原打算召开的“‘三曹’与地域文化研讨会”的议题全部包括在内。目前预备性会议通知已发出,邀请省内外有关淮河文化和皖北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人与会,打算在9月初收到他们的回执后正式确定会议时间和议程,力争于10月底按计划召开。

为保证会议的高层次、高水平、大影响,除邀请一些名流专家之外,我们狠抓会议论文的准备工作,落实到人,力争每个议题都要有2—3篇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按会议议题逐一撰写的高质量论文参加报告交流,确保承办单位自备论文占会议论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会后还打算编辑出版论文集。

届时,我们打算邀请淮河流域各省、各地市社联领导和地方党政领导莅临会议指导,并邀请省教育厅社政处领导和各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专家学者到会指导,尽可能多请有关省、市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会议盛况,以达到交流学术信息,推进社科研究,繁荣淮河文化的目的。

此外,今年上半年,我们先后邀请了社科院资深研究员杨匡汉教授、华师大博导吴炫教授、南大博导董志翘教授、福建师大博导陈庆元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并指导皖北文化研究工作,交流了科研信息,提高了学术品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善于学习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推动中心各项工作努力开拓新局面。

6月初,省教育厅社政处在安徽财经大学召开了“全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会上交流了不少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使我们深受启发。会后,我们及时向阜阳师院党政领导作了汇报,召开了专家组和在研项目负责人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传阅学习了研讨会上的交流材料,形成了“一方面要突出特色,做到扬长避短;另一方还要善于学习,以便取长补短”的共识。针对我们的差距和不足,认真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和经验,大力推进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前进,努力使中心的各项工作开拓新局面,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