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 页 >> 感恩母校 >> 正文

68周年校庆征文8-爱校总在毕业后


2024-06-25 14:41:08 来源: 浏览:

 

 

 

 

爱校总在毕业后


牛家栋

 


对人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地方,一是家庭,二是学校,特别是决定生活就业的高等学校。1978年秋天,我考入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1982年毕业,先在家乡老子故里涡阳一中和涡阳师范任教,后在涡阳县老子文化建设办公室上班,直到2015年退休。


俗话说:“痛苦的岁月度日如年,幸福的日子光阴似箭。”四年大学生活,虽然紧张而曲折,始终充满幸福和快乐,时间犹如高速列车一闪而过。毕业后几十年,只要有机会,总要到母校走走看看,寻找当年学习成长的足迹。在内心深处,我一辈子都是阜师院的学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多次到母校拜访牛维鼎和刘长桂等教授,汇报工作学习情况,请老师指点迷津。在老师耐心指导下,我撰写的几篇论文,先后在《中文自学指导》《语文知识》和《安徽电视大学学报》发表,为评定高级职称创造了条件。1987年,牛维鼎教授不幸去世,我亲自前往吊唁。刘长桂老师调入淮北师范大学以后,我又专程前往拜访。


1992年,涡阳县掀起考证老子故里热潮,邀请阜师院苏凤捷教授和邢铁华教授等考察讲学。作为苏教授的学生,我终于有机会请老师到寒舍小酌,以表敬仰之情。邢铁华教授主编《阜阳师院学报》,发表涡阳一中杨光的论文《老子故里考辨》,破解老子故里在涡阳的千古之谜。1995年,我从一中调到师范任教导主任,开办大学专科师资班,阜师院杨光教授的教材教法讲义派上了用场。不论教学中遇到什么难题,都能得到杨老师悉心指导。


2010年,我被抽调到县老子文化建设办公室上班。魏宏灿教授正巧在阜师院退休,担任亳州学院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特邀我为亳文化研究员,还为我所著《老子故里今昔》撰写序言。我的学术论文《老子故里再辨析》,魏教授给予精心指导和修改,经过吴海涛教授审核,发表在《阜阳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当年收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第12期。这篇论文为老子故里在涡阳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和更严密的论证,有助于皖北淮河流域道文化研究。论文能在阜阳师大学报发表,也算是我对母校培养的最好回报。


2015年9月刚退休,我接到班长通知:中文系78级一班全体同学,重阳节相聚母校,纪念毕业33周年,于是大家欣然前往。在老校区会议室,同学们见到了阔别多年的班主任张华诚和潘开华、潘友梅等老教授,还有时任文学院院长胡习之教授等,感到特别亲切和幸福。师生亲切交谈,往事一桩桩再现,令人感慨万千。参观阜师大新校区,更对母校美好的未来充满憧憬。屈指算来,从那次母校相聚到今,又是十年过去,下次师生相聚又将何时呢?


文章收尾,想到“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词,于是拟文题为《爱校总在毕业后》。是啊,毕业40多年,当年读书成长的经历终生难忘,母校老师的培养恩情终生难忘。莘莘学子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表达对母校的无比爱恋和无私奉献。


让我们为母校诚挚地祈祷祝福,愿阜阳师大明天更美好!

 

                                 2024年6月22日

 

(牛家栋,入读于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级1班,1982年毕业,先后在涡阳县一中和涡阳师范任教,2015年退休,关注皖北地方文化学习和研究,编著《皖北老庄故里行》,2012年作家出版社发行。工作单位:涡阳县老子研究会。)

 

版权所有©2019阜阳师范大学校友办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清河西路100号  邮政编码:23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