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匠心笃行绘蓝图,招生就业谱新篇——招生就业处发展成就巡礼

作者: 时间:2019-03-15 点击数:

招生就业处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紧密围绕建设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的目标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践行办学宗旨,坚持“理念创新、运行高效、管理规范、服务优良”工作思路,依法依规招生,打造就业创业品牌,凝心聚力提质量,多措并举谱新篇,着力完善招生、就业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学校招生就业及创新创业工作服务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一、招生工作成绩斐然

面对国家高考招生考试录取制度改革及优质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我校加强对形势研判及前瞻性对策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招生宣传,提升宣传实效,不断扩大学科专业的区域影响力,全面实施招生、培养一体化工程,动态调整招生计划,服务学校改革发展需求,持续优化生源结构,招生一志愿生源充足,录取新生在全省排名逐年提高。

1. 实施分类招生 ,形成多层次生源结构

2018年,11个师范类专业获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资格,形成以省内文理科一批次、二批次生源为主,省内文理科提前批次、特殊专业单独招生、专升本自主招生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类型招生格局。5年来,学校招生年均规模稳定在5000人左右,面向全国22个省、自治区招生,招生一志愿生源充足,报到率稳定在98%左右,考生分数超省控线和名次逐年提高。

安徽省教育厅报道我校11个师范类专业获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资格

2. 招生-就业一体化,动态调整招生计划,优化专业分布

学校建立专业建设与评估、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各二级学院建立毕业生跟踪评价制度,组织专业负责人定期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学校根据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专业报考率、学生转专业率等核心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就业反馈信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做好招生预警和动态调整工作,及时调减招生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生招进来、高素质、成人才。

3.搭建多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平台,扩大学校影响力

1)精心打造品牌宣传活动。连续多年承办皖北区高招咨询会,每年近300所高校500多名代表、近3万名考生及家长参加咨询活动。举办咨询会期间,全面宣传学校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成果、学科发展、对外合作办学、创新创业教育、杰出校友等各方面情况,充分展示学校生机勃勃的文化氛围,成效显著。

2)多视角宣传,提升宣传实效。精心印制招生简章和报考指南;宣传展板进中学;组织培训各学院招生老师参加省内外各地高招咨询会,开通6部招生热线电话,不断树立学校良好形象,与相关媒体合作,构建了包括纸质媒体、咨询会、电话与网络咨询、网站以及微信平台、QQ、手机网站等移动端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渠道2013年以来,公布的各类招生信息近千条,并于2018年首次使用“小智”机器人提供智能在线咨询服务,涵盖学生的生活、学习类问题一百多条,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咨询便捷服务。

二、就业创业工作屡创佳绩

学校多次荣获“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普通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获得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荣誉称号。2016年获批安徽省首批省级创业学院工作成效在中国教育报、安徽省教育网等国家、省级媒体和电视台报道。

(一)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学生就业与地方主导产业无缝对接,点对点输送毕业生,实现校企共赢

学校主动与阜阳市科技局、阜阳市经信委等单位联系,与阜阳市重点扶持的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煤电化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地方主导产业对接,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点对点培养毕业生。目前已经在昊源化工、江淮汽车、瑞虎肥业等大中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定向输出毕业生200余人,毕业生积极投身、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学校、企业、毕业生“三赢”。

2.通过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培育毕业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秉承“立足阜阳、扎根阜阳、服务阜阳”的“地方性”办学理念,按照“满足需要、布点合理、类型多样”的原则,深化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先后与阜阳市科技局、颍上县科技局、太和县科技局、阜阳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合作,与安徽省文胜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安徽欧瑞达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公司共建产学研用基地,通过企业研学、顶岗实习、资助科研立项、专利申报、共建创业孵化基地等合作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坚持实施“五·一”工程,培养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积极做好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就业市场调查、就业创业援助、就业安全、就业创业服务等各项工作,凝练特色,积极打造就业创业“五体系一机制”工程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创业人数稳中有升,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服务质量和水平。

1. 不断加大就业创业工作力度,确保场地、机构、人员、资金到位,建立就业创业保障体系。2009年学校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每周二、周五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向用人单位推介毕业生,每年向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学校作为阜阳市创业模拟培训机构,开展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网络创业培训等,每年培训合格学员400余人;2013年学校加大对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力度,成立副处级建制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指导中心,2016年力争上游成功申报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并在大学生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制基础上,进行机构重组,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工作,保障了创新创业工作的高效运转。

2.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打造就业指导“实用”课堂,邀请杰出校友、成功企业家进校园,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体系。

1加强就业指导课课程和就业指导能力建设,完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名家讲座、创业讲坛、就业创业能力培训为补充,以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创新创业类大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多形式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2健全就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出台《阜阳师范学院就业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就业指导教师业务档案,通过“内生”和“外聘”相结合的方式,充实就业教师队伍,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授课比赛、优秀论文评选、学习培训、能力提升计划等常规教学科研活动。

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引入大学生吉讯测评系统,开放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室,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广泛开展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职业兴趣探索、职业目标定位、简历诊断、面试指导等就业指导服务。

3.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搭建西湖创客坊、职业发展咨询室等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1加强就业创业信息化建设。连续五年高质量地完成了25000余名毕业生就业方案编报、派遣和档案转递工作以及毕业生生源信息上报、审核工作;加强省校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需求数据库,依托就业指导员通过多方位平台实现供需匹配,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

大力开拓就业市场,积极推介毕业生就业。主动“走出去”积极推介我校毕业生,培育就业市场,加强就业基地建设。与多地人力资源服务部门及用人单位加强沟通交流,开辟了阜阳实验中学、中国人民银行阜阳市中心支行、阜阳市统计局等多家高质量就业实习基地,就业基地覆盖省内各地区和毕业生就业首选的省外主要经济区域。把用人单位“请进来”加大校园就业市场建设力度,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参会单位、提供就业岗位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选择范围从皖北走出安徽,从安徽扩大到全国。

3多渠道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每年3-4月举办“创业服务月”,开展创业讲堂、创业政策进校园、创业系列培训、创业沙龙等系列活动;每年9-10月举办“就业服务月”,通过“三个一”——“一封信、一本书(“求职35问”、一系列专题活动(专题培训、简历诊断、面试指导等),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熟悉就业流程,提升就业竞争力;学校连续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系列活动,帮助在校生提前谋划职业发展,培养就业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2013-2018年,我校学子在全省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金奖3次、银奖 2次,铜奖9次,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5次,组织奖1次;2015年2月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对我校2013届毕业生刘博雅创业故事进行了报道;2016年学校建设西湖“创客坊”为在校开展创业访谈、创业项目指导和项目诊断40余次,20余学生成功创业;2017年设立大学生职业发展咨询室,依托校内职业发展咨询师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咨询服务200余次。

4.完善就业创业管理制度,提高就业创业工作科学化水平,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 “学校主管、部门统筹、学院主抓、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就业主体作用。出台就业及创新创业教育规章制度,及时修订、完善《就业协议书管理办法》、《报到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促进就业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并通过就业指导员双周例会制度,实时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实时摸排、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月通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制度,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制度。以毕业生就业指导双周例会、集体备课为抓手,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遴选、管理与培训。近5年来,招就处组织70余名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赴台研修等培训活动;37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研习活动;15人取得职业指导师,19人获得SYB等培训合格证书,30人次被评为优秀就业指导员,9人次获得省就业指导、创业指导课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

5.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建立毕业生精准化就业帮扶体系

通过困难家庭走访、向班级同学咨询、同毕业生座谈解等途径准确掌握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数据库,开展“一对一”帮扶和后续跟踪服务。5年来,学校党政领导深入学生宿舍、家庭走访困难毕业生500余次;学校向人社部门为2600多名毕业生申请求职创业补贴210余万元,毕业生收益面达10%以上。

 

            (撰稿:刘雨婷   图片:宋陶鹏   部门审核:陈旭阳  )

阜阳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