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教师,如春天中的细雨,灌溉着大地;似盛夏时的绿荫,带给你清凉;如秋日下的微风,抚熟了稻谷;似寒冬里的暖阳,给予人希望。来自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李季老师甘当学生梦想摆渡人,用学识筑起知识的殿堂,用高尚的师德引领学生成长,靠亲和力与博学“圈粉”无数。
厚德育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李季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温言细语地指导他们的学习。他从来不会把正确答案告知学生,而是循循善诱,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实验,去实现自主思考。
“如何让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是李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刚结束的这学期的科学计算课程中,李老师结合最新的疫情,把数据分析纳入了教学内容中,向学生们介绍因新冠肺炎去世的科学家康威及其发明的生命游戏,介绍元胞自动机并引导学生理解其要点,推广其应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并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为物电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做出了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
在提到理论和实践的平衡问题时,李老师的教学秘诀是:给教学模式定“基本型”,教学逐步深入,层层递进。“走的每一步都不会触及学生的极限,走的每一步都会让学生有所收获,带领学生创新思维模式,认知规律,而不是放任学生沉浸在课堂的压力下,反复刷题。通过竞赛,学生的收获比学一门课程,甚至是两门课程的收获还要多,这会成为学生一辈子都难忘的经历。李老师对于课堂的教学理念既有深度又不乏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严厉的背后是殷切的期望。李老师坦言,“比赛场上,我们会遇到更多困难。我们的学生需要一个过程,来经受一些考验和挫折,没有挫折,人永远不可能成熟。”
李老师带过的学生都这样评价他:不是为了教书而上课,而是为了育人。对于当大学教授这件事,李老师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思维和人生观,“育人”这件事,不能用“教”这个字,而应该准确地表达为“引导”和“分享”。
励精图治,契合需求开创新专业
2000年,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数量较少,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才的需求量逐年大增。作为“新办专业带头人”,李老师下定决心要开创新专业。时任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一职的李老师,迎难而上,攻难克艰,带领物电学院全体师生将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大力推行专业结构调整,办好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专业。
当回忆到开创新专业时的困境,李老师深情地说道:“当时我们存在诸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师引进困难、新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二是社会上对新专业的认可度较低,学生家长们担心新专业较冷门,毕业即失业,新专业难以推广、招生。”
如何在众多老牌专业中突显出新专业的优势?李老师指出,我们缺乏长期的积累,基础方面肯定比不上北京、上海等高校。自2002年起,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开创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科学教育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这6个新专业。而后又另辟新道路,与其他高校专业错位发展,保留自身特色,在众多老牌专业的夹缝中,初露锋芒。并通过ICT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工程师指导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校期间直接学习了当今社会所需的最新应用技术,为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打下基础,向社会输出大量高科技实用型人才。
作为“新办专业带头人”,李老师从师资力量、设备条件和国家支持的项目上积极为机器人工程新专业的申办创造条件,陆续引进了一批机械电子领域的人才,申请成功教育部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计划项目,在全国大学生智能制造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连续获得国家级大奖,并成功地承办了2018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比赛和2019年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展示(竞赛)活动。
因材施教,甘当学生梦想摆渡人
在承担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方面,李老师也有他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细致的启发式的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学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根据学生的特长、考研方向和就业方向,设计针对性的选题。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关心其成长,特别是引导其考取研究生。浓墨重彩地做,轻描淡写地说。在采访过程中,李老师总是很谦虚地反复说道,“我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这是责任。”
作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李老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改革与探索,近三年来在研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课题10多项。并指导青年教师申报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改革课题,2019年申报并协助青年教师申报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项。积极组织和指导学院师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学科竞赛,每年竞赛项目20多项,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的奖励,成绩突出。
“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帮助学生不遗余力”是学生们对李老师最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教师,李季老师送给学生“自信、责任、梦想、坚持”四个关键词。“大学的经历非常可贵,希望学生们有自信、有责任、有梦想,怀揣‘工匠精神’坚持下去,把学习当成一个机会,再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当学习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论在哪一个方面,都会不断地进步,这个社会需要终身进步的人。”
作为阜阳师范大学更名揭牌人,李季老师已经陪伴阜师大,走过了35个春夏秋冬,见证了阜阳师范学院到阜阳师范大学的历史转变,他诠释了什么是“师大精神”,为莘莘学子带去黎明的曙光。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老师将学生引向壮丽的人生。追梦路上,别忘了对指引我们人生方向的引路人心存感恩。
(撰稿:新媒体工作室 蒙黎玥 部门审核:刘张飞 宣传部初审:李守远 终审: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