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2019年底,武汉市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值春节期间,人口流动性大,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量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能力,网上各种疫情言语形成的舆情给党和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展始终牵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心。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部署疫情防治工作,习近平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要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切实做好工作,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凸显出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任务的战略性和紧迫性。打赢这场牵系全民和国家利益的战争,需要各个层次各类治理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它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制度落实的战略行动,是将人民行动和国家制度优势相结合的全民战争,它破除了马克思提出的“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的封建“官本位”思想,使党和政府、社会及个人利益均达到最大化,保障了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权利的落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1.共建是打赢新冠病毒防疫战的基础。共建即“谁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是社会组织与国家共同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突出了制度体系在治理格局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增强了治理主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国家的治理可以采用多种方略,如依靠法治、道德,群众运动、经济和行政命令、思想政治教育、乡规民约等,而依靠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是首选的治国方略,国家命运系于制度,尤其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体制和程序安排,是一套紧密相联、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党和政府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和制度管理各项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完善,实现治理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政府责任法定化,最大化程度运用法律和制度管理国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防疫战中,全国16个省份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大爱,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对口支援除武汉之外的湖北16城。安徽对口支援黄石、江苏对口支援孝感,就连经济水平相对不高的贵州也积极对口支援恩施。中央督察组针对湖北省及当地地方政府前期对病人排查、救治不力的情况,对少数官员进行了约谈、训诫、问责,并对存在问题认真整改;中央及时对疫情防疫战中工作落实不力的湖北省、武汉市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湖北省“红十字会”等一些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的政府官员也得到了处理,这些做法正是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政府的执行力。如何才能达到共建,实现国家制度现代化,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一方面,针对特殊情况、突发事件,通过“立”建立新制度,强化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的加法,发挥制度优势;另一方面,就是要“破”,消除体制弊端,对体制缺陷做减法,废除或改进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此次新冠病毒防疫战中,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推动更为成熟、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方案的形成。新冠病毒肺炎防疫战,在一定程度上也倒逼了我国要加大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让那些把群众“记在心中”“抱在怀中”的干部上,把那些把群众仅仅“念在嘴中”“放在家中”、虚假浮夸的干部无处藏身。
2.共治彰显“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共治要依靠治理主体间积极而有效的合作,这种合作成功的关键是治理主体参与管理的获得,只有其他非政府组织、公民志愿性团体、协会、基层社会组织、民间利益团体等有足够的政治权利参与选举、监督、管理、决策等,才能形成达到共治的理想状态。共治发挥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广泛性,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如何治权力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格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也是最大优势”。在这场战役中,中华儿女秉持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不分民族、性别、地域,在党中央强大的动员下,形成“一盘棋”、一个步调:全国各族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区域、经济收入、不分老少和职业等差异,纷纷自愿地投入到病毒防疫战中,成为了战士;不到十天建成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一份份医护人员的“请战书”;这些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调的号召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并坚持制度的社会主义方向,党的领导克服了西方政党相互攻讦和利益博弈,一张制度蓝图干到底,“功成不必在我”,凝聚了历史、当前和未来的磅礴力量。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三者统一于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伟大实践。2016年11月,国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扩大了“第三部门”和公民的参与国家治理的范围、途径和要求,搭建了政府—群众互动平台,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政府按照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激发了治理主体的积极主动性,保持了国家治理活力,达到了多元利益协调治理的“帕累托最优”,增进了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和认同。从新冠病毒疫情防疫战实践效果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中央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多元主体治理主体力量,在解决诸如公共交通、环保、社会救济、互联网治理、物流、医疗物资等“公有地问题”方面保障了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3.共享体现了党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共享解决“治理得怎么样”,体现了打赢新冠病毒肺炎防疫战的根本目的。共享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富有成效的治理是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善治手段。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共享“紧密围绕发展为什么人、由谁享有”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取向。邓小平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共享实质上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一次新的分配,在防疫战中通过建立和推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公平对待人民群众的权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增加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幸福感,而国家治理质量和人民的幸福感密切相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们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美好环境和社会及自身安全的需求不低于物质需求。新冠病毒防疫战暴露了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如在公共卫生、环境治理、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缺失,距离“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这一2035年实现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国家正进一步通过完善制度,逐步解决问题,加大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加大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等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最大化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打造共享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4.结语:坚定信心,齐心协力,迎接防疫战胜利曙光。“治大国若烹小鲜”。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新冠病毒肺炎防疫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全国人民已经看到了疫情结束的胜利曙光,我们坚决不能因防疫的艰辛和出现的局部问题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做国家发展顺利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评论者,要做积极投身到防疫战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美国从1775年独立战争到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用了近90年建立起成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国自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经反复复辟,用了80多年建立当前的治理格局;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也用了近70年历程,我国治理体系的成熟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多灾多难,但每一次都涅槃重生,打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疫战是肯定的,当前除了需要中央的统一调度、科学规范的防控、广大医护人员及各条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工作者齐心协力外,还需要全国人民心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国人民共同拼、共同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战作为一场全民战争,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不到全胜决不收兵。此时更需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信党的主流媒体的宣传,遵守互联网规范,不信谣、不传谣,警惕敌对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的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迷惑人心的虚假宣传,不享受“乌合之众”的狂欢,积极弘扬正能量,做坚守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宣传阵地的战士;广大人民群众要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地毅力、迎难而上的勇气决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战,静待武汉初春的樱花。
【作者简介】:武峥 副教授 博士 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
(稿源:共产党员网)
(宣传部初审:李守远 终审:张建)
来源: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