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校园观察】又是一年清明时 思先人兮追远游
来源: 发布人:lishouyuan   初审:lishouyuan    终审:zhangjian 日期:2019-04-04浏览:

【新闻中心讯】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缠绵的诗句背后是古人在清明时节的哀愁。每到这一时节,总不免引起人们伤感万千的思绪。

又一年清明节,你在缅怀着谁?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是清明节的传统。

  3月28日,我校文学院和经济学院的学生一同来到和平公园,缅怀先烈、铭记历史。面对着庄严的烈士纪念碑以及记忆着历史的纪念馆,同学们思绪万千,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2017级汉语言文学拔尖创新班的马艳同学说:“这次去了烈士纪念馆,感慨颇深。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强盛祖国。与此同时,我想到了前几日在四川凉山州牺牲的消防员们,是他们的负重前行,给人民百姓带来的安定。”

  逝去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来自2017级汉语言文学一班的李杰表示:“今年的清明节我最想纪念的是前几天在扑灭四川凉山木里县立尔村的森林火灾时牺牲的30名扑火队员。他们很多都和我年龄差不多大,可是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像我一样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看到新闻时我感到很心痛,我认为他们是英雄,是守卫人民的战士,我们大学生应当铭记这些烈士,永远记住他们的精神,永远缅怀。”

文明祭祖,家国情怀

  清明祭祖扫墓,本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表达了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尤其重视家族、祖先,对祖先的崇拜、返本归宗的意识特别浓厚。而祭祖扫墓就是对先人的一种缅怀方式。

  给逝去的先辈烧一沓纸钱,寄托了活着的人浓浓的怀念与相思。但是焚烧纸钱既污染环境,又常常发生火灾,因此关于文明祭祀的呼声愈来愈高。日前,河北日报就“源头消除火灾隐患,移风易俗文明祭祖”发表报道,提出清明节要文明祭祖、维护生态安全减少火灾隐患的倡议。每到清明祭祀时节,人们扫墓祭祖时随地烧纸钱、燃香烛、放鞭炮,火光四起,烟雾缭绕。这种祭奠方式,既充满着封建迷信色彩,又严重污染环境,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带来惨重的后果。

  2018级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1班的方梦茹提议:“我们应当提倡鲜花祭奠、植树祭奠、公祭悼念、撰写追忆文章等祭祀活动,这些文明的方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不减少一分一毫对先人的缅怀。”

  2017级文学院的陈丹妮说:“大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纪念讲座的方式来怀念先人,纪念英雄。向更多的人讲述英雄的事迹,让更多的人记住英雄,记住历史,也激励后人以此为榜样,做对人民有益的事。”

清明踏青,别是一番滋味

  4月5日不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是我国的自然节气点――清明。清明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气清景明、万物皆生,是世人结伴出游、野外寻春的好时节。

  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假日,加上调休共有3天假期。在这一假期里,除去传统的祭祖扫墓,很多人还会外出踏青春游,大学生更是乐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出去游玩一番。“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欣赏花瓣上颤颤欲滴的露珠,归来时领略到微风拂柳丝的美好。

  2018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汪文文说:“春游踏青能使人心情变好,开阔人的心胸,陶冶人的情操。另外,看不同的风景,观赏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强身健体。置身于青山绿野之中,处处都充满生机,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感觉人都变得更有活力了。顺便提醒一下大家,出去游玩安全第一哦。”

  雨纷纷,欲断魂。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缅怀英雄,追思先人,大学生要懂得创新,用文明的方式祭祖、用崭新的形式传扬祖辈英雄的风采,让后人代代铭记于心。

(撰稿:大学生通讯社 熊岚 徐淼 部门审核:张建 宣传部初审:李守远 终审:张建)

  来源: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