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我校成功举办2018年第七届华人生命教育高峰论坛
来源: 发布人:lishouyuan   初审:lishouyuan    终审:zhangjian 日期:2018-10-30浏览:
【新闻中心讯】

  10月26—28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办,中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命教育联盟、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浙江传媒学院协办的2018年第七届华人生命教育高峰论坛暨第六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我校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智慧与生命实践”,来自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内地高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学校党委书记周建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闫成俭主持。

  本次论坛分开幕式、主题报告、专题论坛和会议总结四个阶段。

  开幕式上,周建华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学校向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他首先介绍了阜阳师范学院地处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的皖豫省际中心城市——阜阳市。阜阳师范学院一贯重视生命教育,高度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在全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网络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打造了生命教育教学与研究团队,形成了一批有显示度的教科研成果。他指出,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之际,举办此次盛会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生命智慧,启迪生命成长,收获和谐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届年会通过深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智慧与生命实践,与会专家相互切磋、分享智慧、碰撞思想,必将对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智慧与生命实践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慧在致辞中热烈祝贺盛会的召开并感谢阜阳师范学院提供的交流平台。她指出,生命教育研究者应该在“胸中有全局”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立足点,廓清研究范围,对现有的研究主题予以深化研究,开拓生命教育研究的新疆域,扩大生命教育的版图,为提升中华民族的生命质量贡献力量。专委会副理事长何仁富教授介绍了生命教育论坛的创办及发展历史。随后,与会代表集体考察了阜阳师范学院校史馆。

  27日上午的主题报告由中陶会生命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何仁富教授、林绮云教授分别主持,淡江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曾昭旭作了题为《生命教育的两大基础要义——证真我与证真爱》的报告,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强作了题为《孔子仁学的建构及其生命智慧》,台湾南华大学生死学系教授纪洁芳作了题为《< 了凡四训>与生命教育教学——以台湾为例》的报告,香港教育大学客座副教授王秉豪作了题为《游于艺与身心修炼》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作了题为《生命教育与师生的幸福人生》的报告。五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交流,将本次学术论坛的氛围推向高潮。

  28日上午的主题报告,由专委会副理事长王野川、专委会常务理事王秉豪分别主持。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邵龙宝,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与健康心理咨商系教授林綺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慧,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教授张淑美,广州大学教授胡宜安,阜阳师范学院教授梁家贵,分别做了《中西知识观·儒道佛生命智慧·大学生人格建构》《生死咨商的社会与文化基础》《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命教育展望》《职前师资培育阶段生命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教育人本价值的当下迷失与重建——基于生命教育视角》《道家·道教·民间信仰关系及其现代价值》的主题报告。

  大会专题论坛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分为两组,分别在我校西湖校区正行楼1202会议室和912会议室召开。讨论主要围绕儒家道家生命观、临终关怀与殡葬教育、生态文明、网络成瘾、特殊教育、财经素养教育、音乐教育、卓越教师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等主题而展开,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并取得了新的共识。会议期间,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周宁教授、鹿鸣学堂孟丹梅女士分别做了“传统生命智慧与现代生命教育实践”“经典教育与性情教育的实践”的专题报告,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与健康心理咨商系教授林綺云举办工作坊“校园青少年自我伤害防治之道”、上海“故事妈妈”工作室黄欣雯开展绘本教学示范课等专题活动。

  大会的会议总结阶段由中陶会生命教育专委会秘书长夏鹏翔教授主持,分论坛代表分别向大会汇报了所在小组的交流情况。专委会领导向参会专家学者颁发了论坛报告证书。专委会副理事长王野川介绍《生命教育研究》刊物及征稿事宜,专委会副理事长何仁富总结了会议并部署下一年度承办工作。闫成俭代表承办单位对会议进行了总结。

  2018年第七届华人生命教育高峰论坛暨第六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紧紧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智慧与生命实践”, 结合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以学术讲座为平台,构筑学科融合、人才汇聚的学术高地,必将对大力推进和提升全国高等学校“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智慧与生命实践”的发展,引领高等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撰稿:宁宇涵   图片:孙婧 孙家豪  部门审核:闫成俭  宣传部初审:李守远 终审:张建)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