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栏】不朽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来源: 发布人:qidi   初审:qidi    终审:zhangjian 日期:2018-05-07浏览:
【新闻中心讯】

  200年前,一个“幽灵”的缔造者,“千年思想家”马克思诞生了。在仅仅65年的有限生命里,马克思为世人留下了光芒闪烁的永恒的宝贵精神遗产。马克思主义不仅改变了世界,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而且给予我们未来的方向和生活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不只是情感的缅怀,重要的是要让马克思“走入当代”。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依然能够活在当代的原因,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让马克思不朽于当代。

一、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理论品质

  理论品质对理论本身来讲决定了理论的生命力、持久力。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内在活力。马克思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体现在马克思反对从哲学原则出发走向世界观立场的过程中。

  马克思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从1837年到1845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经历了“理想主义时期”“黑格尔主义时期”和“人本主义时期”。这期间,马克思始终站在“哲学立场”上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理念、概念、人本主义原则是马克思的哲学基地。然而,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分离与脱节让马克思不得不抛弃唯心主义思想路线转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845年后马克思走向了唯物主义,并很快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形成了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开始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地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把实践作为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出发点、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立场”形成的奠基之作,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不再提供解答现实世界的总原则、总公式,也决不提供改造现实世界的方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意义仅在于,它提供一种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要从实际出发和辩证地思考。”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德国哲学的批判就是对哲学的批判,即对从哲学原则出发解决现实问题的唯心主义方法论批判:“德国的批判,直到它最近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上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  

  马克思反对超历史的历史哲学,主张以实证科学取代哲学:“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马克思“坚决反对把他在《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他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

  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也体现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不满意“哲学家们”的从概念出发的思辨的、非实事求是的“哲学立场”:“从人的概念、想象中的人、人的本质、人中能引申出人们的一切关系……思辨哲学就是这样做的。”马克思指出,“每个个人和每一代当作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是他们加以神化并与之作斗争的东西的现实基础,这种基础尽管遭到以‘自我意识’和‘唯一者’的身份出现的哲学家们的反抗,但它对人们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却丝毫也不因此而受到干扰。”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哲学家们”从人本主义哲学原则出发理解人的发展过程:“哲学家们在不再屈从于分工的个人身上看到了他们名之为‘人’的那种理想,他们把我们所阐述的整个发展过程看做是‘人’的发展过程,从而把‘人’强加于迄今每一历史阶段中所存在的个人,并把‘人’描绘成历史的动力。这样,整个历史过程被看成是‘人’的自我异化过程,实质上这是因为,他们总是把后来阶段的一般化的个人强加于先前阶段的个人,并且把后来的意识强加于先前的个人。”在马克思看来,从非现实的人出发理解社会就是唯心史观:“借助于这种从一开始就撇开现实条件的本末倒置的做法,他们就可以把整个历史变成意识发展的过程了。”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共产党宣言》的写作体现了这一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一、从现实出发说明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趋势。在《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中第一句话便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不是一句直给的结论,只是把我们带入阶级分析的视野。接下来,马克思恩格斯简要描述了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各个不同社会形态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状况,并进一步从生产方式出发,指明当时资产阶级产生的原因,“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在说明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之后,马克思依然从物质生产方式出发,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并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二、从现实出发批判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在第三部分《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中,马克思指出,“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和美文学家,贪婪地抓住了这种文献,不过他们忘记了:在这种著作从法国搬到德国的时候,法国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同时搬过去。在德国的条件下,法国的文献完全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而只具有纯粹文献的形式。它必然表现为关于真正的社会、关于实现人的本质的无谓思辨。”“德国著作家的唯一工作,就是把新的法国的思想同他们的旧的哲学信仰调和起来,或者毋宁说,就是从他们的哲学观点出发去掌握法国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德国哲学家“不代表真实的要求,而代表真理的要求,不代表无产者的利益,而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这种人不属于任何阶级,根本不存在与现实界,而只存在于云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太空。”

  总之,理论的生命在于其品质。马克思主义在实事求是中产生,又在实事求是中发展。正是因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才形成了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让马克思永葆青春,不朽于当代。

二、树立问题意识,解决时代问题,让马克思不朽于当代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在人民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实践的理论品质决定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开放的理论体系。“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决定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彰显!”我们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当代化,才能让马克思不朽于当代。

  当今世界处于深刻变动时期,我国也处于社会变革时代,价值观的多元化也导致人们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模糊认识。越是这样的时代,越是需要理论和思想的力量来澄清认识、凝聚共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注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当代化,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立足当代、面对现实, 强化问题意识,研究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回答与解决时代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当代化,我们必须做到:1、创新性回答时代问题。当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都亟待认真研究并给予回答。比如: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如何弘扬主旋律,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对国际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情况,如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公正,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面对全面改革的新挑战,如何攻坚克难、全面深入推动改革, 推进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我党长期执政的风险与考验,如何从严治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等等。2、创造性解决时代问题。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紧密结合当代实践特点。一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真正切实解决现实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我国发展中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发展动力转换问题、利益分配与共享问题、提升文化影响力问题,等等。二要立足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基本世情,推进世界多极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

  时代造就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因为我们的时代依然需要马克思,需要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记走过的路,不忘记为什么出发,奋力谱写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新篇章,让当代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更强大的真理力量。

作者:杨军,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研室主任

(学院审核:闫成俭  宣传部初审:亓迪  终审:张建)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