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寻找师院好人】兰伟:来自农村 反哺农民
来源: 发布人:lixiang   初审:    终审: 日期:2014-01-14浏览:
【新闻中心讯】

  眼前这位老师,40岁左右的年纪,也许是因为经常与土地和阳光接触的原因,他的皮肤有着农民特有的小麦色,手掌刻有粗糙的痕迹,他说他就是一位农民,来自农村。

  整整两个小时,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一直跟着他的思想,回到他心心念念的试验田,回到他时时刻刻关注的学生身上。

  刚到他实验室门口,他正好送走一位来自临泉的薰衣草种植户,实验室内,有几个学生忙碌着做植物培养基,临近采访结束时,他接到一个来自企业的求助电话,企业在切花菊种植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需要他去指导。当时是下午5:40,还有20分钟才下班的他,要到学校接了孩子后,在没时间吃晚饭的情况下就要去颍泉区农业科技园区花卉种植基地了。

  他说:“今天这种事,自己会常常遇到,我的手机永远会保持畅通,就是为了避免错过任何一个需要我的电话……

  这就是那个来自农村,时刻谨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在田地间苦苦劳作的人;

  这就是那个20年前与农业结缘,20年后继续农业教育的人;

  这就是那个反哺农民,用行动参与农村建设,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

  在这一刻,我被他的故事所感动,我永远地记住了他------安徽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安徽省第一批企业科技特派员,安徽省花木科技专家大院首席专家,安徽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技术负责人,阜阳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首席专家,阜阳市第二批产业创新团队负责人,阜阳市特色高效农业技术攻关小组草莓分组组长,南京农业大学硕士,高级花卉技师,企业副研究员,主持和参加10余项国家级、省级、厅级教研及科研项目,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1项,阜阳市地方标准2项,编写著作2部,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8项,培育萝卜及甜叶菊新品种5个,荣获阜阳市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和二等奖各1项,安徽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阜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兰伟。

如果说反哺农民是兰伟的选择,浓浓的土地情节是他坚持的原因

  1994年,兰伟第一次离开了他的家乡和他深爱的农园,来到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学习,从阜阳市颍东区偏僻的小乡村到安徽农业大学,兰伟还是丢不了他的农民本色,他选择的是农学专业。

  在接下来的9年时间里,兰伟先后获得了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学士学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至今,一直在阜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作的他,把空余的时间都留给了农村。

  近几年,阜阳市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迅速,但目前阜阳市农业技术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宗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上,而经济作物特别是特色高效农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远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特色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民增收最有效的增长点,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2010年起,受阜阳市颍泉区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邀请,兰伟以阜阳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首席专家的身份在合作社服务至今。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成立之初只有本村几位农民参与,在以兰伟为首的一批农业专家帮扶下,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目前,该社拥有社员1528名,常年种植草莓面积2400亩,年产值达4800万元;安徽省省委书记张宝顺、安徽省副省长梁卫国、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卫国、农业部农研中心副司长赵玉田,全国草莓大王、全国劳动模范、吉林蛟河草莓研究所所长李怀才、以色列草莓种植专家沙尼等领导及专家先后来到合作社基地视察指导;科研成果“皖北草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及应用”荣获2012年阜阳市科学进步奖二等奖;授权专利8个;近3年,合作社先后被评为阜阳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阜阳市第四批创新型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安徽省先进示范合作社、科技部星火项目和省科技公关项目实施单位;2011年,“火营”牌草莓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阜阳市“最畅销十大优质瓜果”、“最受欢迎的十大菜篮子食品”; 企业负责人张殿兴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授予“阜阳市农民创业带头人”、“农民致富带头人”、“双培双带先锋”和“阜阳市十大种植标兵”等荣誉称号。

  2013年7月起,兰伟作为草莓组组长参与了阜阳市特色高效农业技术攻关小组系列活动。

  兰伟从未离开养育他的土地,生长在农村,内心对农村有着特殊情感的他,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农民做着实实在在的事。作为阜阳市园艺协会秘书长的兰伟,在幕后组织相关农业专家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的讲座及惠民活动,而他自己却不为大家所知,有时开展活动时,主席台上都没有他的座位,当记者问起:“促使您坚持下去的理由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我是农民的儿子,来自农村,反哺农民,服务农业是我的‘天性’。”

如果说服务农业是一种“天性”,他把“以生为本”的理念也紧密浇筑其中

  从大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学生科研立项,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兰伟一直根据学生兴趣,鼓励身边的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遇到困难不放弃。2010年3月23日《阜阳日报》以《一项专利背后的故事》为题,报道了他带领学生王永宏获得生科院学生第一个专利“植物栽培器”的故事。

  在这期间,“傻”是不少人给他的评价,做实验、做科研、参加比赛,这些前期是没有经费的,实验所需的材料、试验田、即使是出去学习所需的车费,一切都由他一人承担。而在2013年之前,教师指导学生比赛,没有任何工作量,即使获得省级奖励,一年时间的指导个人奖金也只有200多元,荣誉是学生的,指导教师甚至连指导证书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兰伟担任第一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从2009年至2013年,连续五届获得校级“挑战杯”金奖,三届获得省级银奖,获得省级三等奖、优秀奖近10项,经商学院、千亿体育登录-千亿体育平台、社会发展学院也有一些学生慕名请教,他都一丝不苟地予以指导。

  兰伟自我解嘲说:“很多人说我傻,也许真的傻吧,但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就业履历上能增添一项份量较重的荣誉就行了。”他指导的学生,先后有20余人考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或科研院所硕士,有5人博士已经毕业,有3人在国外攻读博士,30余名学生考取公务员或成为学校的骨干、外企管理者,更多的学生在教学一线默默工作着。

  作为个人而言,兰伟表示,学生是他除了农民接触最多的群体,从内心来讲,他喜欢学生,喜欢与学生接触,更希望自己能发挥一个“领路人”的作用,在学生迷茫无措时,及时给予指导,引领他们走向光明,“学生都是无产阶级,他们到大田采摘果蔬做实验需要车费时,我有责任帮他们解决,三十、五十,对于老师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他们来说就是几天的伙食费。”

  在兰伟的办公室里摆着七、八个凳子,占据着狭窄办公室的很大一部分空间,实验室里的十几位学生成了兰伟办公室的常驻儿,当他们在实验室里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推开门就到了老师的办公室。有时,兰伟也会带着他们到企业,到大田、大棚去考察学习。

  有一年,有一个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项目是“大树古树移植技术研究”,慕名找到他担任指导老师,深刻明白学生准备比赛的不易之处,和自身对此并不擅长的现状,兰伟带着这位学生多次到阜阳市林业局、阜阳市园林局、阜阳农校请教专家,并在学生参赛期间给予宝贵意见和支持,虽然这个课题最终只获得“校级三等奖”,但项目组一个成员因为有了这样一份不同寻常的锻炼机会,在其家乡市园林局招聘时,恰逢园林城市建设需要此方面人才,应聘时在国内几所林业院校的几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走上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今年继续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的兰伟,又新近购买了几十本专业书籍,给自己看,也给学生看。他也常常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到各大高校,研究所寻书。他调侃说:“现在工资升了,书是买得起了,但拿不动了。”他的学生向记者描述说:“兰老师每次一出差回来,左手一摞,右手一摞,肩膀还挎一包,都是书。”

  担任通识课程教师的兰伟,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他不会因为这门课是公选课就对它轻视,他不会因为讲台下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就对他们应付。

  他时常将自己坚持的理念灌输给自己的学生:年轻人要有梦想有想法,面对市场上大学生找工作难,国家政策逐渐倾向于“创新创业”的现实下,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创业的前路必然是艰辛坎坷的,但只要你愿意相信梦想,愿意去做,年轻就是你敢拼的资本。

如果说服务农民和师生是他的选择,这条路上凝结着他全家人无悔的奉献

  谈起下学期的工作安排,兰伟介绍说他下学期一周有36节实验课,3节通识课程,共39节,这就意味着兰老师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必须在实验室中带着学生做实验。到基地统计数据、大棚观察苗情只能被安排在星期六、星期日或委托他人去做。

  他说:“在做项目的时候,我就是个农民,我从来没把自己当作一名高校教师,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农民工,回到田园,就是回到家中了。”

  把土地当乐园,从农村回来,脸上身上都是灰尘,迎着朝露晚霜或下雨时,裤脚沾满泥巴也是常有的事。

  除了土地,学校的实验室是他的另一个乐园。此时,他对记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当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还在清河校区时,即使在假期,兰伟也会早进实验室,晚出实验室,一天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四上班。有一年,大年初二,兰伟在实验室观察他的试管苗,恰逢有几瓶苗子污染需要立即转接,他就留在实验室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临近中午却不知,家人遍寻无果,而走亲戚的姐姐和妹妹午饭等到下午一点也没等到人,幸得兰老师的女儿提醒:“爸爸是不是在实验室啊”,家人才联系上被锁在实验楼里的他。

  一年里有300多天时间呆在实验室的他,能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很少。

  说起自己的家人,兰伟非常感谢家人对自己的支持,母亲和爱人的支持与帮助解了他的后顾之忧,谈起年迈的母亲和上高中的孩子,他的心里充满愧疚,常常因没能准时吃饭让母亲担忧,又因没有时间陪孩子而自责。

  但无论在实验室待到几点,回去时,是等待的家人和桌上热好的饭菜,自己在楼顶开辟的试验田也一直由家人帮忙养护。

  他说:“我的母亲一直很担心我的身体,但为了不给我压力,她只会和我的姐姐说,会担心我太累。”有时陪企业出去考察,都是夜间出去,夜间回来的他,都不忍惊动自己的母亲。

如果说驻扎农园是他的坚守,这份坚守带来的快乐是支撑他前行的力量

  很多师生曾这样评价他带的学生:“跟着兰伟老师做实验的每个学生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肯定都是能吃苦,扎实能干的不学生,而这些品质是今后工作中最宝贵的财富。”

  这是兰伟一开始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原因,同时,也是他个人魅力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

  有时为了一个科研项目,一场比赛,学生要花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准备,从项目选题、团队组建,市场调研,项目书写作,答辩准备,……,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实践基地、农田里都常常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兰伟说:“有时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会到很晚,学生们都没有吃晚饭,但兴致一直很高昂,自己总会被深深地感动着。”他开玩笑说,每到节日给学生回复祝福短信,手指都快回到骨折,但是自己非常快乐,这也许就是一名人民教师的满足吧!

  目前市场占有率较大,高产优质的草莓品种“红颜”,在其种苗夏季繁育过程中由于不耐高温,繁殖系数很低,他们通过遮阳避雨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了使农民的草莓在10月份提前上市,提高市场占有率,他们设计并首次试验了“早、密、简”栽培模式,且获得成果,亩产量提高20%;从栽培设施上自行设计了“半坡型简易大棚”并获得专利授权,提高低温2-3℃,每年搬迁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了草莓的经济效益;在后期营销方面,帮助企业申请项目专利,从产品包装到销售渠道,都时刻关心。这也许是一名农民儿子的满足吧。

  在兰伟的记忆里,有一件让自己很满足很欣慰的事情。十年前,阜阳市西湖百慧农业有限公司的老总郭金龙在阜阳市首届花卉节上提出了想让“牡丹在春节之前开花”的想法,但实施后效果不理想,兰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十年后再次相遇的郭金龙对兰伟表达不尽的感谢,自己的催花牡丹2012年在第六届安徽省花卉博览获得了一等奖。那是兰伟首次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别人的一点小忙被别人记了十年,这件事给了他深深的触动。

  深知“不学习就落后”的兰伟,在生活和工作中,一直发扬着共产党员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优良品质。通过带学生做科研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通过与企业接触寻找自己的不足,而当遇到这些不足时,书籍是他最好的老师,经他手所买的书籍可以摆满整个实验桌了。他以前的老师、同事也是他求教的对象。

  在农业的道路上,他是一位狂热者,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他也是一位狂热者。

  新鲜的草莓已经上市,冬日的严寒并未阻止它们破土而出,白色的大棚内,鲜红的果实如珍珠串串点缀贫瘠的大地。    (大学生通讯社 谢晓侠) 

  来源: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