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阜阳日报】:汝雷 传承中华武术为己任
来源: 发布人:gxy   初审:    终审: 日期:2015-06-08浏览:
【新闻中心讯】

  6月5日,《阜阳日报》A08版“颍淮文苑”以“汝雷  传承中华武术为己任”为题报道我校体育学院教师汝雷从事武术专业教学事迹。现全文转载如下:

  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武术在立德树人、强身健体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汝雷就是一位中华武术的传承者,作为阜阳师范学院的武术教师,他不仅以传承中华武术为己任,还潜心编纂了《皖北武术名家传略》一书,希望展示皖北武术界名流门派具有代表性的名家风采,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武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于武术之家

  1980年,汝雷出生在利辛县的一个武术之家。由于父亲汝玉峰热爱武术,曾创办皖西北文武学校,受家庭熏陶,汝雷和妹妹自幼就跟随父亲习武。“我上小学一年级,大概六岁时就开始习武,学练下腰、踢腿、站桩等武术基本功,当时接触的是竞技武术。”汝雷说。

  习武先修德。作为一个习武者,德行的修养至关重要。“我小时候学武,父亲对我要求非常严厉,稍不满意就会对我‘动武’。平时,他又特别重视对我品德和气质的培养,经常讲述革命者的爱国事迹,并用古代民族英雄的形象来启发和鼓励我,培养了我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怀和不怕苦、不服输的武术精神。”汝雷深有感触地说。

  初中毕业后,汝雷考到安徽武术学院,师从专修木兰剑、双钩等套路的武术名家白艳霞,开始研习传统武术。200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2006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攻读体育教育训练学,获硕士学位;现就职于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担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

挖掘武林秘笈

  作为皖北人,汝雷十分关注皖北武术发展现状。自古以来,皖北地区民风强悍,武术人才辈出,武术文化璀璨夺目。但由于传统武术一般都是口传心授,部分武术界人士受传统思想所限,导致一些优秀的“武林秘笈”不为人所知,随着“人亡艺绝”,一些优秀武术文化逐渐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为挖掘和保护这批优秀的文化遗产,2011年,汝雷着手撰写《皖北武术名家传略》一书,希望通过自己的整理和记录,展示皖北武术界名流门派具有代表性的名家风采,梳理并总结皖北武术界的重大创新与发展脉络,反映武术界发展的真实全貌,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武术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历时四年,2015年3月,《皖北武术名家传略》由黄山书社出版,全书18万字,共编写了100多位武术名家,其中,阜阳籍武术名家30多位。汝雷表示,搜集整理武术名家事迹,对于弘扬中华武术,促进以技击为首要特点的小武术走向内涵深邃、领域广阔的大武术大有裨益。

  “在编纂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搜索史料。”汝雷说,关于皖北武术的资料浩如烟海,诸如拳谱、拳论、图籍、家谱、铭文、拳照等,除了少量为公共图书馆收藏外,绝大多数散落在民间,而仅凭自己一己之力查找搜寻,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他通过查阅历史典籍、实地调研、采撷民间口述等相结合的方式,编纂成书。为力求掌握真实齐全的资料,他还多次到武术名家生活的地方采集信息。“有的是武术家本人讲述的,有的只能从他们的儿孙、徒弟口中获得,一些资料要前后跑上好几趟才能整理齐全。”

  谈及编著《皖北武术名家传略》一书最为遗憾的事,汝雷说,由于皖北武术源远流长,其拳派上百,套路上千,自己也不能一一论及,而且书本篇幅有限,其取舍剪裁,亦颇费踌躇。“很多人物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录入进去。像赵敬轩等一批武术家,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梳理不齐全,就没能收录书中。”

传承中华武术

  从事武术专业课教学以来,汝雷带领学生们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表演获得优异成绩,并培养出许多优秀运动员。“我教的课程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校有4个年级开设了这项课程,总共有160多人参与学习。”汝雷告诉记者,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可能大部分人对武术只是停留在认知的程度上,其实,它不仅仅是一种竞技本领,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经过千年的传承,武术已成为一种永不言败、不服输的进取精神。我在教学生练习武术的同时,更让他们懂得其中的道理。”

  汝雷表示,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名青年武术教师,今后他将努力让更多人从武术习练中壮怀远古、志作勇者、强健体魄,让中华武术焕发生机。(记者 关加加)

  来源:宣传部